內容摘要
「美」在哪裡?
或許是漫步街頭、走上屋頂、流連於各種藝術展演的場域裡,
但也可以是一面牆、一束花、一桌菜,甚至一場公車旅行……
打開感官,你會發現,
「美」並非過上多麼不一樣的日子,
而是每個人敏銳而獨到的感受能力。
心得
日常般的美好存在
「我認爲閱讀並不單指文學書籍、或艱深的領域、精英頂層的作品往往讓人感到難以理解,閱讀應該是可以更普羅大眾,舉凡漫畫、生活散文、旅遊書籍⋯ 都是很值得ㄧ讀的。」 某日在聽podcast 「獨角獸靈感圖書館」時,手機傳來上下游副刊總編輯—古碧鈴,說了這番話。 邊聽邊讓我頻頻點頭,真的說的太好了,閱讀應該是極爲日常的,沒有壓力的。
而這本「生活的花色」 對我而言,就是極爲日常的存在。裡頭許多章節,彷彿就像是看到了自己,像是:小時後我們都喜歡畫圖,ㄧ樣會因爲塗鴉牆壁而被爸爸媽媽罵,還有在設計課的時候老師不約而同的都打開了「卓別林」的電影讓我們看⋯
讀起來除了很有共鳴。也很輕鬆好讀⋯ 像是在看別人的日記分享。而這本日記很精彩,充滿了對生活的感觸與回憶。
與藝術家的不期而遇
印像深刻的是其中一篇: 梵谷的自畫像。
梵谷一直很孤單,當時沒有人了解他的想法,直到去世後,人們才懂得梵谷的想法及作品裏最純樸的感情。梵谷曾說:「我知道藝術創作這條路是辛苦的,所以我必須非常努力。」而因為長期飽受幻聽之苦,而割下了左耳,畫裡的他表情卻是是淡然沒有痛苦神情自若的。他割下了耳朵,是否就擺脫了幻聽之苦呢?
而曾經在宮本輝的「田園」看到了「星夜」描述,在愛本橋能看到跟星夜一樣迷幻的夜空,在這本書裡讀到了作者對於梵谷星夜背景故事的介紹⋯
「梵谷人生最後的時光,他已陷入重度精神病,住在療養院裡。此時的他,開始把提問的對象,寄託於療養院外的星星。舉世聞名的星夜就是在此刻完成的。憂鬱的藍色天空、衝天的黑色柏樹,都象徵著他內心的孤獨狂躁⋯⋯」(—引用書中 p113)
這篇文字反複讀了幾次,看著「星夜」,打開音響播著音樂家唐·麥克林那首獻給梵谷的歌—Vincent…..Start start night….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…..
透過沈奕妤的文字⋯ 我好像懂了⋯梵谷的憂愁。
聽音樂是種感情的投入,是心靈的慰藉
我的古典樂啟蒙的晚,是因為迷上村上春樹的隨筆散文,跟著偶像聽著他喜歡的音樂,自己不知不覺的也愛上了,而且每天都要聽,缺一不可的重要日常。
書裡面提到師大的美術與音樂都必須互相選修,這部份我很認同,曾經自己也有感而發的說:「我覺得阿⋯文學、美術、音樂⋯都是缺一不可的呢! 對於熱愛藝術的人來說」
沈奕妤總監說在古典音樂課時,提到她的老師對於歌曲生動的描述,讓人看了很有感覺,我也認為每個音符每個旋律都有屬於它的情緒,然而音符情緒有很多種,不盡然都是男女情愛。
就像⋯前些時候,我在閱讀Suzy Lee的夏季,與交響樂四季懈逅, 把自己置身在鏗鏘有力的旋律中,忽快忽慢、忽晴忽雨,是Suzy Lee筆中的夏季,也是韋瓦第四季的表情。
美在自然裡
我們都曾以為自己無能為力作為理由,放棄改變世界的任何行動。
雖然世界看似如此絕望,但只要行動,土裡依然能長出希望。(—引用書中p179)
積水成海,是信念也是遠景。我們選擇相信,也必須相信。(—引用書中p206)
每年總有幾次都會約著另一半去溪頭走走,看看那裡的樹木們,漫步在山林間,不時會看到在平地難以看到的珍奇鳥類在覓食、歌唱,也有好多隻不怕行人的松鼠大搖大擺的在大路上散步閒晃。大口大口的呼吸,充滿森林特有的氣味專屬的空氣,慢慢的走用心感受…. 被大自然擁抱的美好。
在讀到這本書中關於「自然」的篇章的時候,有點感動。覺得沈總編是一個心思細膩又好善良的人。
因為大自然給予的無私付出,而心懷感激。人本就來自於宇宙自然間,走入山林,親近樹木,獲取大地慷慨而平等給予生命的能量。 人不時多變自私忘本,而大地母親依然在那,亙古不變。
結論
生活美—俯拾即是
何謂生活美?關於外在與內在,這本書中給了答案。
在外表所及的美:為朋友精心準備ㄧ頓飯,再認真的擺盤。蒐集各式絲巾,爲簡單的裝扮畫龍點睛。與一幅喜歡的畫不期而遇,再以這幅畫爲主色調裝潢佈置家中⋯⋯
而在內心所及的美:固定每日書寫日記,真誠面對自己的心; 偶爾露營爬山, 想起身而為人應有的謙卑⋯。「美」在哪裡? 用心感受,認真生活,「美」就在轉角,與我們不期而遇。
這本書看到最後,覺得好滿足,在裡面讀到了許多美好的人事物,如果你保持良善,如果你專注做好眼前的事,即便是平凡的日常,也能種下美的種子。
- 書名 / 生活的花色
- 類型 / 創意美學
- 作者 / 沈奕妤, 印花樂
- 出版社 / 遠流出版
- 出版日期 / 2023/11/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