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摘要
心得
覺察自我,接受內心的陰影
「我可能錯了—森林智者最後一堂的人生課」
這本書最近很紅,好奇之下我也翻開了這本書,在閱讀的過程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就向另一半發問,可能我的問題實在太多(?) 他也看了這本書XD。
同樣的ㄧ本書帶給每個人的感觸不盡相同,透過跟不同的人ㄧ起討論這本書,激發出不同的想法,是我閱讀這本書帶來最大的收獲。
剛好前幾天聽了啟點文化分享的書評:「榮格與密宗的29個覺」 裡面主持人提到了自身的經驗,畢業後兢兢業業的努力往上爬,滿腦子想著要怎麼把案子做好,別人眼裡的她,也是「工作能力很好」 「反應很快」 「很聰明」。
榮格心理學提到,這是人格面具,而不是真正的你,需要透過「覺察」才能找到自己。
回到這本書所提到的:
有人說:我只要賺大錢就會快樂。有人說:我只要開名車就會快樂。而我的兒子會說:我只要考試第一名,我就會快樂。然而其實,這些都是「外在」,那得到後你的「內心」是真正的快樂嗎?
作者:比約恩 是科技新貴,擁有令人羨慕的年薪與工作頭銜,但某一天他突然覺得⋯ 這ㄧ切不太對勁,這真的是他想要的嗎⋯⋯ 於是就踏上了生命探索的旅程。
多呼吸 少思考
每周我會安排幾天,在早晨的時候,做短短的瑜珈,只有20分鐘,很適合初學的人。對我來說這個是開啟ㄧ天的療癒儀式,打開瑜珈視頻,安娜老師會溫柔的說:當你覺得累不舒服,我們可以練習冥想。
作者比約恩在西班牙面臨絕望的時候,思考著該不該放棄所擁有一切的時候⋯ 他嘗試了人生第一次的冥想,對他來說,意義非凡。
泰國曾人阿姜查說:
「有些人活了一輩子,竟然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的任何一次呼吸。這真是太可悲了。」
專注呼吸容易嗎?
不容易。
根據自己的步調盡力而為,是否仍然值得?
是的。
我們都傾向於逃避痛苦,但事實是,如果沒有苦痛,我們就無法培養心中的理解與慈悲。
ㄧ行禪師說:「正念呼吸,我們保持全然覺醒和專注,從而能夠仔細、持續地深觀萬物,達至解脫自在。覺之呼吸,享受呼吸。」
之所以要練習呼吸,專心呼吸。
是要提醒自己,專注當下,懂得放下。
而練習呼吸真的很難,但當掌握了訣竅,反而很享受那些冥想時獲得的片刻寧靜。
不要相信自己的念頭
某一天跟另一半討論著一些事,而有一些爭執。
我:「你覺得自己之於社會有什麼貢獻?」
我:「每個人都有脆弱、沒有信心的時候,就讓它憂鬱ㄧ陣子又有什麼不對呢?」
另一半回答:「我們每一個人看似渺小如沙子,但是我在為這個家庭所做的事,會連帶的讓你或孩子們去影響身邊的人,我們之於這個世界,都是重要的齒輪,不要覺得自己沒有用,不要被不好的念頭拉去」
「不要相信自己的念頭」
「告訴自己 , 我可能錯了」
ㄧ直以來總是習慣自己一個人,也覺得這樣很自在,但其實我們要學著與身邊的人相處,才能看到自己的缺點,看見自己的陰影,才能更了解自己。
我們就像被沖上海灘的小石頭。當我們上岸時,都是粗糙、有凌有角的。然候,人生的浪潮滾滾而來。如果我們有力氣留下來,與岸上的其它石頭摩擦碰撞,我們鋒利的凌角就會ㄧ次又一次、慢慢地被磨掉,然候變得圓潤光滑,開始閃閃發亮。
書裡提到一個論點讓我很有感覺,就是要花心力去討厭ㄧ個人⋯太辛苦了,或者要對一件事糾結⋯太痛苦了⋯。與自己不同的人相處,很不容易,常常有內耗的情緒,但是對方並不會因此而改變,我們能做的就是接受並喜歡對方原本的樣子。
透過不斷的練習,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。如果沒有那些「討厭」的人,又怎麼會有現在的自己呢?
面對並接受,莫名的饋乏感
比約恩很真實,這本書提到了許多我們可能也會遇到的情形,看這本書的同時,看著他也看見了自己。
有段時間,難以言諭的悲傷在我胸口越來越強烈,我不明白為什麼,或它是怎麼ㄧ回事。我試著去感受它,努力接受它,與它進行對話,也試圖對它保持耐心,但似乎沒什麼幫助,它就只是盤踞在我胸口,吸走我生活中的喜悅。
不停的跪拜⋯然後大哭⋯
之後淚水完全止住⋯
提醒自己活在當下。
面對自己的無助。就是再次開啟喜悅之門的鑰匙。
「 活在當下倒底是什麼?」看完這一章後,忍不住問了另一半。
爲什麼只是跪拜,就能體認自己要回到當下? 我們也跟比約恩一樣,常常有莫名的饋乏感。我們做的通常是:進行一場愉快的購物、去吃好吃的大餐、跟朋友去狂歡⋯ 然後呢⋯⋯ 情緒升到高點後,又會迅速往下降。
「 活在當下倒底是什麼?」
比約恩說:我們大多數心裡都苦,都是自願與自己造成的。
比約恩說:我們相信那些會傷害自己的念頭,這些念頭會讓你我的生活變得艱難、沉重、複雜。
「 無我不是沒有自我,是沒有我執 」
活在當下就是— 不固執己見,放下心中的念頭
看淡生死,寬恕他人
這本書看到最後,我的心情是沉重的,印像深刻的是比約恩的爸爸,安樂死當天的經過,以及比約恩後來對自己生命的獨白⋯。
仿佛自己也參與了他們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,所以難過,心情沉重。人生包含無窮盡的不確定,人生當中只有一件事可以確定,那就是⋯人生總有一天會結束。
比約恩後來確診了漸凍症,如此近距離的接近死神,彼此都是過客,生命終將結束。
活在當下另一個意思,就是不讓自己後悔⋯ 有想要感謝的人嗎? 不要遲疑,把謝謝說出口吧! 有做過懊悔的事嗎? 試著補救吧!與自己的過去和解⋯試著寬恕他人,然後感恩如今自己擁有的一切。
再看一次,最後一章,讀著比約恩寫的ㄧ段話,我也不禁熱淚盈眶了。
他說⋯哇嗚!多棒的一趟旅程,多精彩的一場冒險!
結論
我是看完這本書才點開曾寶儀的podcast來聽,她說這本書的折頁已經多到讓書變成兩倍厚了,而我則是書籤已經被貼到密密麻麻,多到不能再多了XD。
曾寶儀的書評講的非常誠懇、真摯⋯ 最後她講到哭了⋯⋯ 只能說,這的確是一本很棒的書,雖然主題是身心靈,但讀起來平易近人,沒有宗教色彩,適合睡前細細的讀一章,然後反思自己:今天過的好嗎? 有試著放下些什麼嗎? 。
願— 我們ㄧ天比一天,更懂得專注當下,更懂得讓心情保持平靜。
比約恩走了,但他留下了很棒的禮物給我們。
「謝謝你,雖然你不認識我」
「我不知道有誰會來看這ㄧ篇讀後心得,但希望這篇心得 能帶給你更多想看這本書的動力, 祝福你 :) 」
- 書名 / 我可能錯了: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
- 類型 / 勵志小品文
- 作者 / 比約恩.納提科.林德布勞, 卡洛琳.班克勒, 納維德.莫迪里
- 原文作者 /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, Caroline Bankler, Navid Modiri
- 譯者 / 郭騰堅
- 出版社 / 先覺
- 出版日期 / 2023/02/01